刘禹锡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为乌衣巷免费做了一千多年的广告。
谢玄从小聪慧颖悟,与从兄谢朗(谢据次子)俱为谢安所器重。《晋书·谢安传》:“(谢)安尝戒约子侄,因曰:‘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谢安问,做父兄的为何总是教育自己的子弟,使他们往好的方面发展。众子侄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回答,只有谢玄随机应变,马上回答道,好的子弟好比芝兰玉树,叔父想让这些好花好树栽在自己的庭院里,为家门增添光彩。这个得体的回答,令谢安非常满意。“芝兰玉树”的典故就出自于此,用来比喻优秀子弟,出众人才。这也就是后世所说的谢家“宝树”。
唐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有“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的句子,其语义为:我虽不是谢家那样的“芝兰玉树”,却也结识了这么多贤德之士(孟氏芳邻所喻)。该文名扬天下,更让谢家之“宝树”名垂千古。
同时,“宝树”作为堂号,《晋书》的另一则记载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次,谢安退朝后,孝武帝突然亲临其家,谢安焚香恭迎。帝见谢安家堂前瑞柏枝繁叶茂,称赞道:“宝树也”,并亲书“宝树堂”以赠谢安。
堂号指一个家族或家族一支的名号,是家族或者家族一支的标志,往往集中展现本族或本支最荣耀的事迹。除宝树堂外,谢姓人常用的堂号还有陈郡堂、会稽堂、陈留堂、东山堂、安晋堂、乌衣堂。
前面两个堂名取自谢氏的两大郡望。郡望指魏晋至隋唐时期每郡显贵的家族,意思是世居某郡,人丁兴旺,英才辈出,为当地人所仰望。据北宋《广韵》记载,谢姓郡望有二:一是陈郡(治所在今河南淮阳),一是会稽郡(治所在今浙江绍兴)。陈留堂也是以郡望为堂号,历史上的陈郡与陈留郡只是不同时期的名称(其所辖地域因时代不同稍有变化)。陈郡和陈留郡既是谢姓的郡望,也是谢姓人的发源地。东山堂,东山在今浙江上虞县西南,是谢安早年隐居的地方,以东山为堂号以纪念他的隐居之地,也喻“东山再起”之意。“安晋”取谢安为代表的谢姓人才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使东晋王朝转危为安之意。东晋望族谢氏、王氏居住地在京都(今南京)乌衣巷,以“乌衣”为堂号,以纪念那一段辉煌的历史。
瑶湖—统子屋谢氏为谢玄、谢灵运之后人,其堂号为宝树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