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氏家谱源流--------福建谢姓

    中华谢氏网 2009-1-7 0:11:36 谢亮


        福建省的谢姓来源较为复杂,其中一些自称是当年由陈郡谢氏进一步分衍而来的会稽东山谢氏之后,另一些则在唐末随王审知兄弟由兴州固始迁来,血统来源之间尚存在些微的差别。其在当代大约分布在全省的66个县的200多个自然村中,其中如安溪县城厢的过溪谢厝村、南洋村、员室村、石古村,参内乡的员潭村,以及福安城山、连江白河、龙岩、古田、仙游、莆田、泉州、宁德、南安、晋江、永春、惠安、石狮、厦门、宁化、永定、漳浦长汀等地,都有较多的谢姓人居住。其居住在安溪者相传是由兴州固始迁来,初居永安里东皋乡,至三世谢马成时又迁厚安。该支谢姓人在后来的传衍中颇为显赫,在宋代皇祐元年 (1049年)进士谢仲规时曾被赐与紫金鱼带,人称金鱼谢氏或金鱼世第,其居住的地方又被称为谢衙巷,在今泉州市城厢仍见其名。

        龙岩一带的谢姓人相传也由兴州固始迁来,尊奉东晋豫州刺史谢万为远祖,最初迁居之地是宁化石壁,其后在谢澄源时迁曲溪口,再迁上杭古田上家邦、谢家坊,直到元朝末年由谢万十二郎迁龙岩上坪坞笼坑,而万十二郎也成为龙岩谢氏的开基祖。

        与龙岩近似,居住在今惠安一带的谢姓人相传迁自兴州固始朱皋镇。当时同迁的是兄弟四人,分别定居在福州闽县、晋江、惠安溪西、永春坂头等地。其中初迁惠安者失其名讳,被其后代尊为十八公,占籍于二十二都民安里科龙溪西。后来,十八公娶庄五娘,生谢光,并为之娶徐十四娘,生子三人,繁衍至今。在其后代中,居住在今东园镇上仑村的谢姓人尊谢执中孙谢昆山为开基祖,已传23代,有700多户、1700多人。他们使用共同的字辈,自谢昆山以来依次是:“昆肇。文思仕居建,承宗定士邦。英谨希顺志,兴发庆友双。和平济世,忠孝传家。”此外,他们自清末以来还编修了家谱,留传至今者主要有《上仑村西头刊家谱》、《长房刊家谱》等,其中的一些还由其移居马来西亚等国的族人带至海外。

        宁化一带的谢姓人多属于客家谢姓,县中的石壁是其祖先迁来时的中转站。其中一支的始迁祖谢文乐相传是申伯的四十九世孙,如今已传51代,亦即申伯的第100世。其自第28代起开始使用字辈,所用字辈依次是:“文得子宗。宇乔宸祥宪,朝显世贤逢。良士应时起,荣华望日崇。”现在所使用的字辈基本在“良”至“崇”之间,亦即其始迁祖的第四十二至五十一世孙。

         居住在永定一带的谢姓人,其中一支自称是陈郡谢氏的后代,以及宋元之际的弋州弋阳谢氏谢枋得的传人,始迁祖是元末人谢四九郎,初居永定洋背。其后代除在当地生息繁衍外,自第 15世起又有人开始向外迁徙,到达台湾、印尼、四川、福安、漳州等地,仅在15—20世之间就有外迁者66户,其中有42户迁往台湾。如今,迁居台湾的人主要居住在高原村等地,人数已达数千户之多,而留居当地的人数则远远低于这一数量。

        漳浦一带的谢姓自称是谢枋得的后代,或以他的字号相称为“叠山派”。始迁祖谢光启初居东区十七都赤水堡清水岩石边,后与三个儿子武庆、承庆、元庆再迁十五都锦湖城,称“西谢”,后又分衍洋尾石、鸟墩、茂林、东蔡、下墟、后雄、赤湖下品、城边、古史巷、埔仔,以及广东随丰、澄海、台湾等地。其中居住在后雄村一带者,所居之地原称锦湖城月是堡吉春社,以“敬爱堂”为堂号,所用楹联是“东山叠嶂丹山峙,淝水清流锦水长”,现有一百六十多户,人口近千。他们还使用共同的字辈,即:“恩庆为良才,东山久万锦,文锡世道永,汝时孔敏达,宝树成瑞连,江左声名远,南邦德泽长,还基承继绍,百代盛流芳。”另外,迁居台湾的人有一些居住在彰化县二水乡,是前国民党高官谢东闵的祖籍所在。

        居住在长江一带的谢姓人,其中一支约在明代时由建宁迁来,初居馆前乡双坑口村,现在则主要居住于新桥镇三坑口村一带。其始迁祖谢德麟初来时仅携子谢满子一人,至今已传21世。为了便于宗亲之间的血缘关系维系,该支谢姓人也编写了自己的字辈谱,即:“希君永应日。晋代家风振,明世祖泽长,人才常蔚起,仕绩庆繁昌。”

        仙游一带的谢姓人相传是陈郡谢氏的后代,在后唐建州节度使谢英之子谢祐时因家祸而迁居县中的苏里湖山度坑,娶妻黄氏,生子谢文炜、谢文炳。宋神宗时侍御史谢温及南宋进士谢洪、谢源、谢泽可、谢汝翊、谢升贤、谢懿德等人都是他的后代。后来,该支谢姓人又迁莆田、福清、漳州、永泰、永春等地,因所居之处多属兴化府管辖范围,故又被称为兴化谢氏。


分享按钮